Search

#雜感/商品定位

「十年以後,你覺得自己會怎麼樣工作?」

  • Share this:

#雜感/商品定位

「十年以後,你覺得自己會怎麼樣工作?」

我偶爾會詢問周邊的年輕夥伴,想聽聽看每個人對於職涯的想像。
偶爾,會聽到想要開選貨店的,或想要成立自己品牌的。

「你要賣/做怎麼樣的商品呢?」

很自然接下去的話題。

-

產品定位是開始的第一步,決定你要賣什麼,以及你要怎麼賣。

我想到大約十年前的我,想要做一個品牌,賣很便宜又很帥的衣服,造福大眾。
當時邏輯是這樣:
衣服本身成本並不高,重要的是設計,我有 sense,我可以做很帥的衣服,訂價低一點、大家都會想穿,就可以做很多,薄利多銷。

-

我不會說這個邏輯是錯的,但現在的我會說,執行上並不容易。
 
第一,你要怎麼定義便宜?
第二,薄利要多薄?多銷要多多?
 
在當前的市場上,便宜的商品已經太多了,甚至便宜又好看的商品也俯拾即是,如果要做這樣的品牌,你不夠便宜就可能不吸引人,要夠便宜又夠好。
而怎麼樣才能夠便宜?
基本上本地製作的服飾商品,就很難讓本地人覺得便宜。
因為呢,製作者跟你的工資可能差不多,而做一件衣服,如果小量生產,襯衫就需要接近 2 天的工時,外套大衣視結構複雜程度,我曾設計看似簡單的大衣但打樣師傅需要 3-4 天製做。這樣工時換算的工資,怎麼樣都不會讓你覺得便宜,尤其市面上好多只要你 2-3 天工資就能買到的大衣,甚至還可能是與全球頂級設計師聯名的。

上述是小量生產。若採批量生產,確實流水線製程可以大幅降低工時到 1/3 以下的程度,但就算這樣計算,你會發現一件襯衫的工資照樣比快時尚平價品牌的襯衫訂價更高。別忘了,這只是工資喔,還是工廠跟品牌都沒有賺錢的情況。

平價品牌讓買好看衣服的門檻降到最低,為消費者樹立了願付金額的標準,比這些品牌貴,你就不便宜。
 
而平價品牌怎麼做到的?
UNIQLO 2018 年的毛利率是 49%,意思是一件 $1,000 的衣服中,有 $510 來自原料與製程。
具體的做法,就是在工資極低的地區,建立自己的整套供應鏈:原料、紡織廠、製衣廠。
你就知道,壓低單件成本至極限,其資本門檻是高的。
再說多銷,大量的產出、大量的銷售,就需要更多的人手協助,人事開支及更重要的管理,門檻也是高的。

-

除非你立志就是做大事,招募得到龐大資金,建立規模企業;不然對於初出茅廬的年輕人,你的武器會是眼光與技術。
你看得到市場的需求,甚至是即將被創造的需求;或是已耕耘專業技術多時,能做出市面上無可取代的作品。

怎麼樣利用這兩項武器?
在有限的資本與人力下,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是最重要的。
比如,你看到了結合機能設計的西服其市場潛力,而你除了對於西服美學與製程有所涉略外,又有豐富的機能產品開發經驗,因此開創了新型態的機能西裝:定位高端,初期僅接受訂製,因技術門檻高,又具備實用性及市場稀缺性,雖高單價、高毛利,仍吸引到少數顧客並穩定增加,漸漸打開市場藍海。
(上述為信手創作,並非真實案例)(離題,實際市面上的機能西裝都太醜了)
 
產品定位決定了你後續的決策,而在得本地生產的前提下,基本上你沒有選擇,只能定位在中高階、或更高。
而高端定位,你的產品本質是否足夠對應,你創造的附加價值(品牌力 + 產品力)能否打中潛在顧客,這就是產品設計者、行銷人員(或常常是加起來 — 品牌經營者)每天燒腦的了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機械背景/男裝狂熱
View all posts